……
岑樾当然不知道庄亦白说过这样的话,看着眼前刚刚陷入热恋的两个人,眼神仿佛都黏在一起,他笑了一声:“完了,我发现你俩都是恋爱脑,别太般配了。”
说完,他不再看两位好友,拿出随身携带的勾线笔,记录点灵感,给自己找事做。
他在酒吧的餐巾纸上画了一艘飞船和一只导弹,都是卡通版。
起因是周为川给他讲过的一则行业笑话。
有很多外行人搞不清A和B两个研究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,他们分别研究运载火箭和防御导弹,虽然都属于航天领域,但研究的内容却相差甚远。
如果不是去过周为川的单位,看过走廊两侧贴的照片,岑樾可能也会搞混。
周为川说:“据说听过这个笑话的人再也不会说A和B是一家了,因为他们一个是负责送人上天,一个人是负责送人上西天。”
也没多好笑,但可能因为是周为川讲的,岑樾当时还是趴在他胸前笑了很久。
画完放下笔,对上庄亦白和齐蔚疑惑的眼神,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,甚至因为想起了这个笑话,他画的时候一直在傻笑。
好吧,他根本没资格说别人恋爱脑,因为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周为川。
不知不觉,岑樾在酒吧待了一整天。
傍晚,酒吧提前歇业,布置晚上的聚会。
旁边卡座的几个客人起身离开,路过吧台时,岑樾听到他们在讨论一场自由行摄影活动。
他过去拦住一问,目的地是贵州,后天就出发。
深山,苗寨,神秘的雾和风。
岑樾想去很久了。
他最近在尝试将一些独特的民族元素加入到作品中,只是还在考虑切入点,刚好,一条思路摆在了眼前。
留下活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后,岑樾回到吧台旁,问齐蔚有没有兴趣一道去,齐蔚立即转头问庄亦白。
庄亦白眨了眨眼:“不行啊,下周有演出,还要排练呢。”
齐蔚又转头看向岑樾,意思已经很明了。
岑樾喝完最后一口酒,往桌子上一趴,说:“也好,我不想给你们俩当电灯泡。”
说起来,还真是今时不同往日啊。
加入摄影团队后,岑樾提议退掉机票,坐硬卧火车去,这样能看到沿路的景色变化,但领队认为没必要。主要是到了以后要住在村寨里,不会缺少体验感,也就不必急于这路途中的一时,岑樾最终也表示赞同。
出发当天,北京天气晴朗,上一个冬日的痕迹仿佛已被春光覆盖。
等待跑道需要一段时间,岑樾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,走神算了一下,那天醉酒打电话过后,自己和周为川又有整整四天没有说过一句话。
……他还是觉得像在冷战。
岑樾关注了研究院的公众号,从去年年底开始,公众号每天都有新推送,介绍研究团队,取得的成果等等。
因为想知道会不会有周为川,他一期不落地关注着,然而一直没等到。没想到在起飞前,他随手点开最新一期,竟在开头的团队合照上找到了周为川。
照片是夏天拍的,周为川站在最中间,身板挺拔,穿着岑樾第一次见到他时的那件深蓝色短袖,和手表、眼镜一起,组成一点也不普通的普通人周为川。
推送的文字内容,岑樾没来得及读完,也因为专业的内容他看不太懂,最后只记得几个在“科普课”中听到过的字眼。
但整篇文章的风格不枯燥,很让人印象深刻。
它把这个团队比喻成了交响乐团,领队是指挥,软件工程师是谱曲师,诸如此类。
最后一段强调了团队正在收尾一个重点项目,将以必胜之心攻坚克难,结尾用一句诗概括:“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
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和听到“引爆战斗部”那一刻如出一辙的震颤,再次击中了岑樾。
他想起去年冬天的某个周末,和周为川吃完晚餐,并排坐在沙发上看新闻,他试着徒手剥一颗橙子,刚剥了个小口,就被周为川接过去。